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好種業翻身仗部署要求,以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開展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強化源頭及屬地管理,加大種子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權套牌、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種業創新者的核心利益,激勵自主創新,為種業振興營造良好環境。根據農業農村部召開的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視頻會議精神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為落實好我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廣東省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 ?以雜交水稻為重點,檢查制種基地生產備案、委托合同、品種權屬及親本來源等內容,嚴厲打擊非法生產轉基因種子、盜取親本、搶購套購等違法行為。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科技教育處、農業綜合執法監督處以及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執行檢查。
? ?以品種權、種子真實性為重點,檢查品種授權、許可證照、標簽和使用說明、生產經營檔案等。對發現問題及投訴舉報較多的企業,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檢查抽查頻次,有效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農業綜合執法監督處以及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執行檢查。
? ?在秋、冬種用種高峰期,加密種子市場檢查頻次,嚴查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電商渠道種子經營行為監管,確保生產用種安全。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農業綜合執法監督處以及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執行檢查。
? ?在全面開展種子基地、企業、市場檢查的基礎上,對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區域,重拳出擊、整治到底、震懾到位,打出聲勢,提振信心。加強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信息共享,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及時公開案件查處結果,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由省農業農村廳農業綜合執法監督處以及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執行查辦。
? ?加強與法院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合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二)》,強化種業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構建全鏈條保護格局。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農業綜合執法監督處以及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開展工作。
? ?參照國家級水稻和玉米品種審定標準,修訂我省相應的品種審定標準,突出提高DNA指紋差異位點數,大幅減少同質化品種。加強聯合體和綠色通道試驗監管,規范同一適宜生態區引種備案,發現弄虛作假的堅決取消資格。配合農業農村部開展非主要農作物品種清理,清理擾亂種子市場的“一種多名”“多種一名”問題,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和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
? ?發揮各級種子行業協會協調、服務、維權、自律作用,規范企業行為。省種子協會發布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倡議書,引導企業守法誠信經營,增強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意識。將信用好、規范守法生產經營的企業納入紅名單管理,將“私繁亂制”“套牌侵權”、生產經營不規范的企業納入黑名單管理。由廣東省種子協會和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
? ?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專項行動時間緊、任務重。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主動入位,落實責任,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屬地責任。農業農村部把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列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國雙打考核(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考核)以及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創建的重要內容,加強監督檢查。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專項整治行動要求落細落小,抓好具體實施,壓實屬地責任。?
暢通舉報渠道,落實案件辦理。群眾監督、社會監督是違法線索搜集的重要渠道。農業農村部開通了電話、郵件、信件、二維碼、手機APP、網站共6種舉報渠道,省農業農村廳也開通了“12316”三農熱線,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積極宣傳推廣這些渠道,讓市場主體、農民群眾家喻戶曉。同時,要向社會公布本市縣舉報電話和其它受理方式,建立完善投訴舉報處理機制,明確專崗專人,全程跟蹤管理,實時受理、快速查辦、及時反饋。要做好舉報線索和轉辦案件核查處理,對省里轉辦案件反饋率要達到100%,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環境。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廣泛開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宣傳進企業、進市場、進農村等活動,提高全社會特別是種業企業產權保護意識,鼓勵種業主體積極申請種業知識產權,權利人依法維權。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侵權主體“黑名單”制度,曝光侵權企業名單和違法行為查處結果,定期通報種業侵權等典型案件,全面營造創新主體有動力、市場主體有活力、市場運行有秩序的良好種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