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新聞資訊
News and information
掌握知產最新動態 創造IP無限價值
國知局解讀《關于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若干意見》
來源:
粵高
日期:
2019-09-16
瀏覽次數:
22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工作。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的要求,明確指出“構建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服務網點布局不合理、基礎信息獲取不便利、服務平臺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圍繞我國社會公眾和創新創業主體對于知識產權信息的現實需求,以問題為導向,做好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頂層設計,加強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等信息化支撐,強化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人才隊伍智力支持,努力提升知識產權信息傳播效能,對于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緊迫的現實意義。 《若干意見》共四部分,包括總體要求、建立健全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強化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保障、組織實施,共十八條內容。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分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明確了知識產權信息公共體系是“以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區域或專業性公共服務節點為骨干、社會化信息服務機構為網點”的結構體系。明確了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宗旨是便民利民,搭建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骨干網絡、整合公共資源拓展服務渠道是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方式和工作抓手。 “基本原則”從明確責任、建設重點、建設主體以及基本要求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明確責任方面,堅持“統籌謀劃、分級負責”,做到全國一盤棋,實現均等化。國家知識產權局統籌全國,做好頂層設計,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統籌本地區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分級分類指導系統內公共服務機構、部際合作的公共性機構及市場化服務機構建設和運行。建設重點方面,堅持“需求導向、聚焦關鍵”。從基礎數據開放共享、基本檢索分析工具有效供給、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主干網絡、重要節點和專業機構建設等方面著力,滿足社會公眾和創新創業主體對高質量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建設主體方面,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各級知識產權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和相關服務工作,支持和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類社會資源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或者低成本信息服務。基本要求方面,遵循“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實現各服務主體以及數據庫間的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形成一張信息和服務順暢流轉的網絡,發揮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最大社會效益。 “總體目標”從2022年和2025年兩個階段規劃了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與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十四五”知識產權規劃目標相呼應。 第二部分關于建立健全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該部分是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是《若干意見》核心內容。一是發揮職能主導作用,加快建設國家、省級、地市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所屬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為主的主干網絡,在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中發揮主渠道作用。二是強化部際合作,推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向高校、科研院所、圖情機構等領域延伸,統籌布局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三是圍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區域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區域信息服務體系共建共享。四是加強信息傳播利用及信息資源管理的統籌工作,推進信息傳播利用工作規范化、標準化,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利用效能。五是健全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運行機制,加快建立體系的統籌協調機制,經驗交流機制、服務協作機制和成果共享機制等,實現服務效能最大化。 《若干意見》中主干網絡是由知識產權系統內的從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的骨干服務機構組成,承擔提供基礎性、系統性、權威性和所在區域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主責,輻射支撐服務網點,是體系建設的重點。服務網點是由知識產權系統之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圖情機構、行業組織等有關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構組成,承擔提供特定領域或特定行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職責,聯接依托主干網絡,是體系建設的服務終端。依托國家、省市知識產權系統主干網絡,輻射各層各類社會信息服務網點,構建立體化、多層級的公共服務體系。 第三部分強化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保障。首先明確了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和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是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信息化支撐,以及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定位和建設路徑。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定位于知識產權數據資源的匯集中樞和傳輸樞紐,既是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和各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的數據支撐,也是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的網絡支撐。作為全量數據倉庫,匯聚商標、專利、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基礎數據、國際交換數據和部委共享數據等,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等互聯互通,做到專業數據應有盡有,相關數據互聯互通,解決數據資源和服務碎片化、分散化問題,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實現數據資源的基礎性、權威性、共享性和安全性,為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支撐。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是全國公共服務平臺的核心和樞紐,具有總平臺的色彩,主要由業務服務、政務服務、信息服務三個板塊組成,以大數據中心為基礎,聚焦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落實國務院關于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要求,為政府機構、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提供便利高效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其主要目的是解決公眾普遍需求。 此外,就加強特色化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設、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信息公共服務人才培養、信息服務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一是對國家知識產權局直屬單位、地方特色化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等作為體系重要節點,提出了具體要求。二是鼓勵支持各地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開展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鼓勵建設開放協同的產業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三是支持各地建立部門間合作機制,針對中小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信息咨詢、培訓、幫扶等公共服務。四是強化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人才培養,建立一支專業化、高層次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人才隊伍。五是深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國際合作,建立完善信息國際交流機制,不斷擴大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建設規模數量等。
第四部分組織實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切實擔負起統籌者、建設者、推動者的責任。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各地要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加大財政投入。三是加強效能評估,逐步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監督評估機制。
認真做好《若干意見》的宣傳和解讀工作,積極推動各地認真落實好《若干意見》,早日在全國建成運轉高效、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為提高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利用效能奠定堅實基礎。一是著力在推動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和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上發力,實現各地公共服務平臺和各類專題數據庫互聯互通、開放共享。二是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加大支持指導力度,推動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的規范化、系統化、體系化,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整體能力。三是加大整合社會資源力度,不斷拓寬信息公共服務渠道和領域,豐富公共服務內容。四是盡快發布信息公共服務工作指引,明確信息服務體系節點、網點職責任務,努力提高服務體系建設的質量。
推薦服務
-
點擊次數:
0
2025
-
04
-
24
近日,由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組委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主場活動在北京舉行。宣傳周活動組委會主任單位負責同志、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中央宣傳部部務會成員、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凱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白清元出席活動并致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總干事鄧鴻森作視頻致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宮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于健龍,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助理總干事夏目健一郎出席主場活動。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主持活動并介紹宣傳周期間組委會各成員單位主要活動安排。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的時間為4月20日至26日,活動主題為“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將集中展示知識產權對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支撐促進作用,以及人工智能推動知識產權制度革新、治理效能提升的有關情況,充分體現人工智能與知識產權之間共生演進、雙向賦能、融合發展的緊密聯系。申長雨表示,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了新的顯著成績。特別是積極回應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推動完善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產權制度規則,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運用,推動知識產權工作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知識產權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和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知識產權工作全鏈條,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胡凱紅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版權戰線錨定建設版權強國的宏偉目標,推動版權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版權發展之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給版權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
點擊次數:
0
2025
-
04
-
14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底,廣東發明專利有效量在全國率先突破80萬件,達80.8萬件。近年來,廣東發明專利快速增長,創新資源持續集聚,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一是發明專利有效量持續領跑全國,發明專利質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突破80萬件,已連續二十五年居全國首位;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36.77萬件,居全國首位,占發明專利有效量的46.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8個百分點。二是戰略性產業集群發明專利創造勢頭強勁,8個產業發明專利數量領跑全國。截至2月底,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發明專利有效量56.12萬件,居全國首位,占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的69.43%。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新一代電子信息等8個產業集群發明專利有效量居全國首位。三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明專利增速較快。截至2月底,全省9.02萬家企業共擁有發明專利70.32萬件,占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的86.98%;全國發明專利有效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不含港澳臺)中,6家企業來自廣東;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同比增長26.81%,明顯高于全省企業總體增速(19.58%)。四是高質量創造促進高效益運用。2024年,全省發明專利許可、轉讓分別有6874次、29647次,涉及發明專利的專利權質押登記金額1387.07億元;在全省專利許可、專利轉讓和專利權質押登記中,發明專利數量占比分別為66.90%、41.51%和34.73%,明顯高于有效專利中發明專利占比(20.54%)。近年來,全省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系統大力推動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互融互促,在政策供給、試點示范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多項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聯合相關部門出臺《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
點擊次數:
0
2025
-
04
-
10
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各有關單位: 為做好2025年度廣州市知識產權項目申報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根據《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關于印發〈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經管省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24年修訂)〉的通知》(粵財工〔2024〕2號)和《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穗知規字〔2023〕1號)有關要求,我局制定了2025年度第三批廣州市知識產權項目(促進類)申報指南和項目申報書。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單位工作需要,積極開展項目申報工作。附件: 1.2025年度廣州市第三批知識產權項目(促進類)申報指南.docx 2.2025年度廣州市知識產權項目申報書.docx 3.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專項資金項目網絡申報操作指引.docx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4月2日
-
點擊次數:
0
2025
-
04
-
09
2024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加快推動專利產業化,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活動以轉化運用為牽引,以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為重點,創新服務舉措、優化服務供給,積極推進專利轉化運用服務對接,各地累計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1.6萬余場次,參與企業20余萬家,路演推介專利3萬余項,推動2萬余件專利實現轉化落地或達成合作意向,達成投融資意向金額200多億元,取得了廣泛影響和積極成效。一、多部門協同,全面提升活動影響力。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后與陜西省人民政府、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科學院、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等地方和部門,共同組織舉辦了4場專利轉化運用服務對接重點活動,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有力支撐區域重大戰略、重點產業領域、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江西、河南、廣東、重慶、四川、山東等地方聚焦低空經濟、醫藥生物、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組織開展路演對接、金融服務、商圈巡展等各具特色的“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二、多環節聯動,加快推動高價值專利轉化落地。在供給端,引導高校院所積極參與線上線下專利轉化對接,深化產學研合作,強化高價值專利培育和布局,從源頭上優化專利供給質量。在應用端,推動企業利用專利盤活系統,參與轉化對接活動,遴選專利技術和合作團隊,培育專利密集型產品,打造知名商標品牌,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推進重點產業強鏈增效。在服務端,發揮公共服務與市場化服務的協同作用,開展融入式、伴隨式服務,通過實地走訪、現場指導、座談交流等方式,組織惠企活動2000余場次,為高校院所與企業搭建專利轉化對接的橋梁。三、多舉措推進,持續提升專利轉化運用服務效能。各地圍繞產業專利轉化運用實際需求,優化服務舉措,豐富服務內容,推進線上線下活動融合互動;組織開展以專利轉化技能、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金融等為主要內容的系列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