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安排,前期,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對我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組織開展統計調查工作。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廣東共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近2萬家,約占全國的1/4;從業人員約21萬人,占全國從業人員的23.1%。本次抽樣調查,采取網上問卷調查方式,共抽取原始樣本850家,調查回收有效問卷791份,回收率93.1%。本報告基于調查回收的791份有效問卷,對比2021年、2020年統計調查數據分析研究形成。
一、主要結論
(一)機構規模不斷擴大
對比2021年、2020年受訪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在11-50人及50人以上的機構占比逐年升高,機構規模正不斷擴大。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圖1 2020-2022年服務機構規模變化情況
2022年,48.5%受訪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有招聘新員工,平均每家機構招聘人數為3.09人,調離(離職)2.43人,平均單家機構凈增加0.67人。在有新進員工的機構中,46.1%的機構新進有應屆畢業生,年齡主要集中在20-30歲之間。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二)人才結構逐年優化
32.7%受訪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相較去年上升5.2%,上升趨勢明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數量共1904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14.8%,單個機構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平均人數為2.41。
2022年擁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的機構占15.4%,平均每家機構擁有0.46人;擁有中級技術職稱人員的機構占30.0%,平均每家機構擁有0.91人。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圖2 2020-2022年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機構占比
(三)服務范圍不斷拓展
受訪機構中,有710家開展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占比為89.8%;343家有開展知識產權咨詢服務,占比為43.4%;184家有開展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占比為23.3%;180家企業有開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占比為22.8%;63家機構有開展知識產權培訓服務業務,占比為8.0%;44家有涉及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的機構,占比為5.6%。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圖3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類型情況
50.9%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向國內企業或個人提供涉外知識產權服務,比2021年增長了6.7%。18.8%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海外客戶提供服務。規模越大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供涉外知識產權服務的比例越高。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圖4各規模機構有開展涉外服務的占比情況
(四)數字化轉型尚在起步階段
在提供知識產權服務、生產服務產品相關環節中,29.2%的受訪機構已經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網絡通信等數字技術。有利用數字技術的機構,超過八成用于開展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兩成左右用于開展咨詢服務、信息服務和法律服務。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圖5各服務類型利用數字技術的情況
受訪機構認為數字化轉型對知識產權各類服務的效率質量提升有促進作用,其中對代理服務最為明顯。規模較大的機構大部分已主動進行數字化轉型,50人以上的受訪機構中有超過六成已利用數字技術;而規模較小的機構雖認可數字轉型的促進作用,但自身轉型程度較低,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方面人才的招錄意愿也相對較低。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圖6各規模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利用數字技術的情況
(五)激勵政策受惠面擴大
調查顯示,享受過激勵政策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占比為62.6%,比2021年上升5.4個百分點,政策受惠面持續擴大。其中,受訪機構表示稅賦減免和財政資助對營業收入的影響最大。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發布!]()
圖72020-2022年享受過激勵政策的機構占比
二、存在問題
(一)機構服務高端化多元化仍不足
目前,廣東還缺乏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服務機構,受訪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主要開展一項服務類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受限于規模和專業度,業務主要依靠基礎代理服務。同時服務機構信息化能力還不足,僅有一成左右的機構表示已實現數字化轉型與集成,形成服務與管理一體化。
(二)服務機構的人才需求與人才隊伍建設仍有差距
調查顯示,服務機構對高學歷、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漸上升,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的機構占比對比前兩年有所上升,而單家機構的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的擁有人數對比上一年有所流失,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方面人才或其他復合型高端人才的缺口較大。
(三)服務業發展區域不平衡
調查顯示,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水平在地區上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的特點,服務能力較好的機構主要集聚在廣州、深圳、中山、東莞等城市集聚的服務機構數量多,業務鏈條長、服務質量高、從業人員多的特點。其他城市的服務機構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知識產權代理,服務能力與產業發展不匹配的問題突出。
(四)疫情等因素對機構發展有影響
新冠疫情對服務機構的業務收入和業務拓展效率影響較大。受訪的服務機構總體認為各知識產權服務類型的利潤變化有所減少,尤其是知識產權代理服務,67.5%的機構表示代理服務的利潤對比上一年度有所減少。除新冠疫情影響外,服務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惡性競爭和需求不足等問題。
三、對策建議
高水平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是廣東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重要任務,針對本次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基礎上加大對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政策扶持,特別是資金和人才支持,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知識產權服務業,形成匯聚各方力量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新局面。探索稅賦減免和財政資助政策,加大對小規模服務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
(二)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
加強和規范知識產權服務領域事中事后監管,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制定和實施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行業自律和外部監管。建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對于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服務機構,在有關知識產權政策扶持、機構培育、人才選拔等工作中予以限制或取消資格。
(三)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創新發展
鼓勵服務機構多元化、高端化發展,深耕細分領域服務與綜合服務協同發展,拓展知識產權運營、投融資、專利保險、資產評估等業務范圍,創新服務模式。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開發便捷式查詢檢索工具、可視化數據統計分析工具,提升服務能力。
(四)提升知識產權涉外服務能力
廣東是外向型經濟,海外知識產權服務需求旺盛。調查顯示,服務機構的客戶范圍呈現擴大的趨勢,應著力培育涉外服務機構品牌,加大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鼓勵服務機構與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合作,為創新主體提供海外知識產權服務。
(五)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知識產權人才激勵政策,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評價激勵、流動配置機制。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幫助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引進、培育人才。針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需求,建立專業化、標準化人才培訓體系,完善政校企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支持高等院校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專業碩士(MIP)學科建設。完善知識產權職稱評價機制,滿足不同層級、類別、領域從業人員的職稱評價需求。
(六)夯實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基礎建設
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中心建設,建設知識產權大數據服務平臺,加大數據資源和信息資源供給力度,提升服務機構獲取數據的便利性、準確性、及時性。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預審、審查服務機制作用,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專業能力。
(七)引導區域服務業協同融合發展
發揮珠三角城市知識產權服務業輻射帶動作用。一方面,以產業園為接口匹配供需,引導高端服務機構與粵東、粵西、粵北創新主體深度對接,促進高端服務業向產業區域縱深延伸。另一方面,建立區域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合作機制,在人才培訓、業務拓展、資源互通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業整體能力水平。